编者按:
不沿边、 不靠海的内陆四川,如何与世界“0”距离?
在历史上,依托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四川与世界,近若比邻。
在新时代,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四川与世界,商通四海。
畅通大通道。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开航加快构建11小时“亚欧空中货运走廊”、5小时“亚太空中货运圈”,中欧国际班列成亚欧“黄金通道”。
搭建大平台。50多个国家级综保区、高新区、经开区和121个省级开发区,引领对外开放。
培育大市场。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数、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居中西部首位。
营造大环境。外国获批在川领事机构累计达23家,外籍人士在川工作生活日益便利化。
有朋自远方来,一句句热情的“Hello,Sichuan!”,展现出从“内陆腹地”到“门户枢纽”的开放四川新形象。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四川新闻网策划推出【Hello,Sichuan!】,走近外企、外籍友人的“川式”生活,听他们讲述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四川故事”,看他们在天府之国热辣滚烫的“巴适生活”,一起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万千气象。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许雨珂 夏婉琳 杨译焮 王雪意 摄影报道
暑假正在进行时。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教授助理穆娜·阿梵加,拉上两位留学生同学,做了一件他们认为很有意义的事——成为社区志愿者,参与义务带娃。
当他们出现在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双柏社区第六届国际夏令营里时,孩子们很欣喜:“老朋友又见面啦!”
8月5日到9日,三位留学生带着社区托管班的小朋友们,深入小区宣传垃圾分类、安全知识,走进田间地头实探瓜果蔬菜粮食如何成长。他们一起制作非遗彩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英语沙龙里打开看世界的“窗户”。
深交流、促融合,社区里的“洋邻居”,精彩的“国际范”。
三位国际志愿者和小朋友们走进田间地头,了解粮食蔬菜的生长
社区托管,“洋邻居”义务带娃
8月7日,社区国际夏令营迎来自然食育探索日。一大早,三位“洋邻居”便和孩子们一起前往郫都区唐元镇沙河村,开启一趟奇妙的乡野寻宝之旅。
“穆娜姐姐,外国也有苦瓜吗?”站在菜地边,11岁的高礼屹摘下一根苦瓜,好奇地问道。借由其他志愿者的翻译后,穆娜笑着回答道,“当然,我的家乡摩洛哥就有。”
“Look!Butterfly!”另一位小朋友用英语喊出停留在一片菜叶上的蝴蝶,吸引了穆娜的目光。她伸出大拇指为孩子点赞,接着又耐心地告诉他们菜园里的这些蔬菜瓜果的英文名字。“我在冬令营的时候就认识穆娜姐姐啦,今天跟她又学到了好多单词!”高礼屹开心地说道。
穆娜(中)和陶莉亚(左一)在给社区托管的孩子们上英语课
穆娜在双柏社区当志愿者已有近一年,在这里,她收获了第二个“家”。“我成长于一个很有爱的大家庭。在家里经常会照料我的侄子侄女们。当我离家来到中国求学之初,总是会感到内心缺失了一些东西。偶然得到机会,来到社区当志愿者后,与孩子们建立起的情感连接,得到了很多爱。”
收获爱的穆娜,也在积极传递爱。因此,当双柏社区正在招募国际志愿者时,她积极动员自己的两位好朋友一同加入这个大家庭。
陶莉亚来自非洲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此前,她曾多次参与学校组织的志愿活动,也曾去往学校附近的社区开展志愿服务。“这是和大家进行文化交流的好机会。”在一次次深入社区的志愿服务中,陶莉亚的中国朋友圈扩大了,也让她更加热爱成都这座城市。
苏彦(右一)和社区里的孩子们一起感受成都的农耕文化
“孩子们的笑容特别感染我,这也是我到这里做志愿者的动力。”来自巴基斯坦的苏彦很喜欢孩子们叫自己这个名字。与孩子们相处,他感受到特别的川式松弛感。“我很喜欢这种感觉。”
双向奔赴,中外一家亲
三位“洋邻居”所在的双柏社区,是成都市首批国际化社区。这里常住着来自韩国、美国、新加坡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210余名外籍人士,平时主要在京东方、华为、富士康等电子信息企业工作。依托社区里的外籍人士社区服务中心,他们在家门口就能进行停居留办理、政策咨询,还能享受创新创业、旅游商务、文化交流等贴心服务。
双柏社区“导赏团”团长周咨余介绍,为了增强外籍居民对于社区的融入感和归属感,社区鼓励外籍居民参加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协商,开展“家在双柏”英语沙龙、对外汉语课程和文化交流系列活动。
“国际夏令营通过对18个国家的36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志愿者认证、名誉委员聘任,搭建辖区各国籍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良好平台。”周咨余表示。
“第一届国际夏令营里一位来自俄罗斯的志愿者回国后,还邀请社区居民去参加她的婚礼。”周咨余分享一段有爱的友谊故事,“这就是我们做这些事的意义,实现中外居民共融的美好生活。”
双柏社区国际夏令营
56个国际化社区,“老外”不见外
成都,先后5次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前十榜单。
来到成都,爱上成都,留在成都。
截至2023年底,成都已完成56个国际化社区建设。这些社区以和谐、包容、开放的国际化视野,接轨国际的基层治理理念,让社区居民感受到国际化氛围和服务,让具有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人在此和谐共处。
郫都区双柏社区,社区国际志愿者穆娜每周末晚上都会与邻居们相约英语沙龙;
成都高新区盛华社区,6名外籍居民成为社区首批外籍文明宣传员;
武侯区桐梓林社区,英国小伙奥利弗成为邻里中心的一名“洋助理”……
持续开放的软环境,让更多外籍人士享受到“家”的温暖。不同肤色的“洋邻居”,也成为成都这座幸福之城的“代言人”。
正如穆娜所说:“在成都,无论是这里的人,还是食物、天气、环境,都没有比这更适合我的选择了。”
国际志愿者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手工交流
出品人 雷和斌
策划 陈淋 戴璐岭
出镜 夏婉琳
记者 许雨珂 夏婉琳
摄影 杨译焮 王雪意
剪辑 杨译焮
美编 何如冰
点击专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