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在这片土地上
当我们聊起幸福
聊的不仅是悠远流转的千年时光
也是人来人往的春熙路、微醺的玉林小酒馆、信步闲适的府南河
更是灯火不熄里奋力擘画的科创高地、雪山下公园城市的未来
在这里
多元性已成兼容并包的缩影
慢节奏就是安逸生活的表达
加速度则为发展动能的注脚
而幸福
便不再只是字里行间的宏大叙事
更是千家万户的真情实感 是市井街巷里的烟火人间
2024年,四川新闻网推出特别策划《市井里的万千气象》。带您走街串巷,去聆听街巷里的烟火故事,破解幸福城市的养成密码,读懂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社区,一起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周琼 邱可欣 摄影报道
红墙内,古树参天、钟磬悠扬;红墙外,人潮涌动、欣欣向荣。在成都市锦江区大慈寺社区的太古里商圈内,古老的大慈寺和精致的现代商业总是这样交相辉映,让这里成为了成都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方。
一墙之隔,大慈寺社区如何让千年文化与现代时尚碰撞出和谐的火花?
红墙内:古寺传承千年文化
位于锦江区的大慈寺,始建于魏晋时期,极盛于唐宋时期。因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僧人最多时达2万人,世称“震旦第一丛林”(震旦:印度对中国的古称)。寺内藏有珍器名画、雕刻题铭,引得众多古人纷纷前来“打卡”,逐渐成为全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寺庙。
大慈寺历经兴废,多次毁于战火,后续虽有整修和扩建,但未能再现唐宋时期的盛况。2004年,整修后的大慈寺重新对外开放,2007年大慈寺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慈寺
“大慈寺是成都标志性的文化地标,正好在我们社区,所以我们也做了一些举措让社区居民更好地了解大慈寺文化。”据大慈寺社区党委书记凌蔓介绍,社区会定期与大慈寺合作,面向居民和游客开展历史文化专题讲座,也会推荐居民来到大慈寺担任志愿者,大慈寺社区居民姜仁辉就是其中之一。
“平时自己的空闲时间比较多,担任志愿者主要是希望自己能更多地了解并推广大慈寺文化。”姜仁辉告诉记者,暑期来大慈寺的游客很多,自己近两月平均每天会为一百余位游客讲解,“看到很多人对大慈寺的文化感兴趣,我就觉得我的工作有意义。”
漫步于现在的大慈寺,各类建筑雕梁画栋独具匠心,人流如织,千年古寺的历史故事依旧吸引着人们慕名前来。“不仅是保护文化历史,它繁荣的商业历史也成为了我们现在学习的经验,可以说是‘坐在古朴红墙内的人讨论着红墙外的时尚’。”凌蔓说。
红墙外:闹市延续商业传奇
两宋时期,因寺庙周边人流量大,成都灯市、药市、七宝市等夜市均集中在大慈寺周边举办,市集上“百工列肆,市声如雷”,呈现出“锦江夜市连三鼓”的盛况,大慈寺片区逐渐形成了一个市井、商业、宗教的混合区域,成为游宴胜地。
2015年,成都远洋太古里开业,逐渐成为成都最高端的时尚地标,为热爱逛街的成都人提供了国际化的购物街区体验,大慈寺周边的千年商业传奇也被成功续写。
东顺城南街“L’EST”特色街区
“不只是太古里,我们想创新再现‘成都十二月市’,打造新场景、新消费、新机遇。”顺着凌蔓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位于远洋太古里背后的东顺城南街“L’EST”特色街区。
“这里曾是一片建筑残破、道路坑洼,难以承载太古里溢出的客流的棚户区。”L’EST项目负责人韩毅介绍,2018年团队开始计划进行改造,并于去年7月改造完成对外开放。“我们保留了原有的‘老成都’味道,也聚集了优质的品牌业态扎根。”
游客在东顺城南街休息
在这条街上,遍布有趣的装饰,有新潮的买手店、精致的意式餐吧、独立咖啡店,还有传统的瓷器修复店铺,甚至街头的公厕每个月都有不同的展览。“这是一条年轻又潮流的街道,所以我们的商品都是五彩缤纷的,主打一个‘生命力’氛围。”上森派系店员刀刀告诉记者,有很多年轻人来到店里打卡购买商品,客流很好。
同时,L’EST项目团队还主动参与到居民互助中,帮助修缮社区公告栏、去居民家里做义工、和品牌一起邀请居民尝试新事物,如试吃美食等。
居民曾世惠接受记者采访
“现在大慈寺社区可以说是一个网红社区,不仅街道焕然一新,我也在社区里体验到了很多新奇的事物。”居民曾世惠在大慈寺社区居住了50余年,“我觉得社区越变越好,我很喜欢。”
【记者手记】
行走在大慈寺社区,满街的时髦男女穿行在红墙内外,古朴和繁华在眼前流转,记者感受到的是历史的古典韵味和现代时尚气息的和谐碰撞。
在这里,代表传统文化的大慈寺是成都的“老灵魂”,而新兴商业则是成都发展变迁的“新流量”,两者和谐碰撞,让文化遗产与都市环境共荣,传统又开放,静谧又喧嚣,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出品人:方埜
总监制:雷和斌
策划:戴璐岭
本期记者:周琼 邱可欣
视频拍摄/剪辑:邱可欣
美编:何如冰
特别鸣谢:锦江区大慈寺社区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