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17日讯 成都东部新区三岔街道选调生在驻村期间,积极关注民情、心系困难群众,因地制宜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用心用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 |
走访慰问,实实在在解决生活困难
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困难群众的生活受到极大影响。为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清庙村驻村选调生通过走访慰问、助农播种、电话关爱等多种形式,呵护关爱困难群众的正常生活,全力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及时有效保障。
![]() |
“这么热的天,这两年轻人从这坡到那坡,东家长、西家短,送物资、解难题,到我家吃饭还付钱。”清庙村一组的陈国兴老人对驻村选调生们赞口不绝。驻村选调生始终把“接地气”作为走访调研的行动指南,把走走村民家、聊聊村头话、唠唠田间事作为每天的“必修课”。他们主动扑下身子,与村民促膝交谈,深入到村里的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户等进行走访达1000余人次,细致了解了他们的家庭情况、困难原因和健康状况,增进了与村民的信任,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加深了与村民的感情。
![]() |
土鸡代养,全心全意帮助创收增收
针对少数身患重病、身残志坚、缺乏劳动能力无法外出等困难人员,清庙村驻村选调生们在充分征求意愿基础上,积极谋划,探索出一条“土鸡代养”纾困新路子:即为有条件的困难户建立鸡笼、提供鸡苗和部分鸡粮,并邀请专家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土鸡代养户只需利用闲暇时间定时定点添加粮食、补充饮水,管护鸡群就行,待土鸡成熟后,由村社区企业协同驻村选调生进行收购销售,销售收入全部归代养户所有。
村民毛建科(化名)今年33岁,但因病因残一直无收入来源,清庙村“两委”及驻村选调生了解情况后,与他签订了“土鸡代养”协议,帮助他领到了十只土鸡和部分鸡粮,他激动地说:“现在政策好,他们把鸡苗、鸡饲料拉来给我们,还教我们养殖技术,我也可以靠自己挣钱了!我一定好好照顾小鸡,争取卖个好价钱!”
这样一来,困难户既不承担养殖风险,也不担心销售问题,代养模式不仅拓宽困难人员创收渠道、实实在在助农增收,而且增强了困难人员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信心。
打开销路,用心用情解决后顾之忧
为破解终端销售难题,帮助土鸡“出村”“进城”,“首先是‘品控’。”驻村选调生王家林说道,“为保证土鸡品质,专家对以玉米、小麦等粮食喂养为主,加强自家散养等进行了特别指导,保证消费者能安全放心吃上正宗‘土鸡’‘跑山鸡’”。在此期间,驻村选调生多方联系同事、朋友,对接市场、农家乐、餐馆等,了解购买意愿、价格和要求。同时,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体开展“土鸡代养”宣传和预订,得到了热烈反响。此外,还对接联系村社区企业负责小鸡成熟后的称重、宰杀、包装和配送等,全方位提前做好了养殖、处理和销售等准备。
“你们放心养,销路问题我们会联系解决的,争取让大家足不出户就把鸡卖个好价钱!”清庙村驻村选调生李琦对土鸡代养户说。据了解,驻村选调生将联合村社区企业以150—200元/只的价格收购合格成鸡并义务帮助销售,销售后所有收入均全部返还困难户,预计可帮助每个困难人员增收2000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四川时指出,‘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成一件’。作为一名村干部,我们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让困难群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不落’。”清庙村村党委书记表示,清庙村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大力发展血橙、草莓等特色产业,并加快推出一批为群众认可、效果良好的为民服务举措,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生活富裕起来。
成都东部新区三岔街道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