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心街道清河社区举办“中国有你·发明创造营”第二季路演展示活动

2021年12月22日 14:28:53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张妍

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21日讯“吃软不吃硬”减速带、自动升降排水井盖、智能防坠窗户、车库防倒灌装置、刹车力度可视化尾灯等,很难想象这一个个充满创意和人性关怀的发明创造项目竟出自一群小学生之手。

12月21日上午,成都市怡心街道清河社区“中国有你·发明创造营”第二季路演展示活动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举行。5组已结对师徒和2组创新产品组分别通过PPT 讲解、视频展示对他们的发明创造进行了路演展示。“青年导师团”进行补充,“博士服务团”专家进行点评,作品受到与会专家和嘉宾的高度评价。

本次活动由中共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清河社区居民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以下简称:审协四川中心)、棠湖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共同主办,成都九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协办。

去年,在怡心街道和审协四川中心共同努力下举办了第一季“中国有你·发明创造营”活动,在社区和校企引起强烈反响。今年4月26日,在第21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当天,2.0版本的“中国有你·发明创造营”正式启动。审协四川中心发挥人才优势牵手棠湖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青年导师与5组“金点子”同学进行“师徒结对”。半年来,青年导师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学校开展“点亮宣讲”“科创护航”“以研促教”等系列主题活动,积极对小朋友进行发明创造、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进行引导,启发创新意识。

“师徒结对”成效显著,12月21日上午,第二期“发明创造营”举行了精彩的路演展示活动。

路演前,审协四川中心党委副书记李秀琴对参与路演的孩子们进行了鼓励,并表示,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在西部地区设立的唯一一家审查协作中心,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结合专利审查和知识产权服务两大职能,积极发挥中心专业优势,践行知识产权服务地方和培育青少年知识产权意识,推动“双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为地方建设贡献力量。“发明创造营”是中心和街道社区、校园的一次深度探索,通过“大手拉小手”,充分发挥科教、人才和创新三大要素深度融合,帮助青少年从小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营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氛围。

审协四川中心党委办公室主任何如对项目进行了介绍,审协四川中心选出青年导师走进校园为孩子们讲解知识产权和专利知识普及,然后与学生深度结对,在孩子们已有的“金点子”上进行启发和引导。这些点子都是孩子们通过生活和观察自己提出的,导师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挖掘和改进。比如目前这个方案存不存在不能实现的问题,存在哪些隐患,并检索已有的发明创造里是否已对此问题已经有了解决。整个过程更多地是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点燃他们对科技的热情。

何如还表示,通过第一季的探索,街道社区、中心和学校的合作模式已经得到验证和多方肯定,今年是2.0版本。希望能将“发明创造因”长期继续下去,推动社会知识产权文化宣传和创新意识的普及。同时也想将此次活动作为中心内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促进年轻审查员自己社会价值的认同和工作能力的提升。

何如介绍,中心目前成立了“青年导师团”和“博士服务团”两大团,“青年导师团”更多地是走进校园和社区,进行知识类宣讲和普及;“博士服务团”更多面对的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进行指导和支撑。

怡心街道党工委委员、人大工委主任刘敏告诉记者,街道和社区更多地是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搭建频台,让辖区内的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沟通情感、共建共享,绘好同心圆,建强共同体。

审协四川中心是怡心街道首批共建单位,拥有顶尖的知识产权人才,中心有员工1600多人,他们中有很多也是辖区内的居民,社区与企业交融在一起。去年,怡心街道围绕 “区域党建绘好同心圆·全域社治建强共同体”主题联合审协四川中心和学校推动了此次活动的开展,对社区共建共享进行了有力地探索,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刘敏表示,2022年我们将进一步丰富“发明创造营”的内容,发挥审协四川中心人才力量,让辖区内更多孩子、老师、家长、居民参与进来,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科学兴趣,让更多辖区内的居民特别是孩子收益,同时增强中心员工的归属感。

棠湖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四年级二班的刘宇宸在活动现场路演展示了“刹车力度可视化尾灯”发明项目,受到了在场“博士服务团”专家的点评赞扬。刘宇宸说,能参加“发明创造营”非常地自豪,特别是几个月以来得到青年导师的悉心指导,学到了很多知识,解决了我们很多难点,让我们更理解了发明创造对社会的作用,对发明创造的喜爱更进一层。

路演展示结束后,围绕“如何打造一个好的科创作品”这一主题,来自棠湖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教务处主任刘明辉、审协四川中心的陈瑶和付友昱展开讨论。

现场,四川省青少年科技中心与审协四川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致力于青少年创新指导和培育工作。(图/文 张进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