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根据疫苗监管相关工作要求,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紧盯疫苗储存和接种环节,在国内首次使用新型温测设备、物联网等高科技手段,率先实现疫苗储存和使用环节智慧监管。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以智慧化为依托,主动公开药械日常监管工作标准,深入推进药械监督检查规范化;对外公开食品经营主体信息,倒逼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提前告知违法风险,有效促进企业合规经营,全力整治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公开透明监管,充分发挥‘智慧监管’作用,进一步促进监管执法规范化、智慧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断增强群众参与感、获得感、安全感。”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何文宋有佩奇
主动公开工作标准让监督检查更透明
储存疫苗的冰箱里安装的新型温测设备,可24小时不间断记录温度,相关数据通过网络即时传输至平台……在成都高新区,这样的疫苗接种智慧监管点位有26个,不仅解决了断电情况下的温度监测问题,也避免了“人盯设备”的局限性。
保障药械安全,是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
去年,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在全省率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工具创建了“药械智慧监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今年以来,更是以“平台”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药械监管与党风廉政建设融合提升,主动公开药械日常监管工作标准——在日常监管过程中,监管人员严格对照已公开的工作标准进行检查,并现场出示检查结论及其相关整改要求,形成检查报告,经监管服务对象确认后,方可上传系统。
截至目前,该局已通过“平台”公布了三类医疗器械许可现场检查指导标准228项,药品零售现场检查指导标准176项,开展监督检查442家次。
同时,“平台”还设置了廉政承诺专栏,明确廉洁纪律和工作纪律要求;建立廉政信息反馈机制,增加投诉建议模块,方便企业及时反馈监管人员廉洁自律情况、跟踪事项办理进度以及工作意见建议,倒逼监管人员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服务效率、转变工作作风。
对外公示经营主体信息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为深入推进食堂、大型餐饮等重点领域食品安全智慧化监管,着力破解信息壁垒问题,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在全省率先打造食品安全“阳光智慧工程”,及时对外公示食品经营主体的员工健康状况、食材采购、农残(兽残)监测、加工制作、后厨卫生、餐厨回收等信息,有效促进全链条管理,倒逼餐饮服务单位落实主体责任。
截至目前,全区已有121所公立中小学(幼儿园)、9家养老院食堂、3家机关单位食堂、17家餐饮企业接入食品安全“阳光智慧工程”,已生成229691条溯源数据,采集学校食品安全公示信息90000余条,公众访问公示小程序43507次。
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还在全省率先开展针对食品经营单位的“一店一码”数字化监管服务,市民只需要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扫描店铺二维码,便可轻松获取经营单位的营业执照及食品经营许可证登记信息、风险分级、从业人员健康信息等11项信息,更加直观和便捷。
据统计,目前辖区内1600户食品经营单位已完成赋码和数据采集工作,将有力推动食品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成功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让人民群众吃得更放心。
宣传告知违法风险促进企业合规经营
今年,成都高新区某企业在制作宣传海报时遇到了难题,负责人通过领到的法律宣传告知卡,联系到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详细了解相关规定,从而促进自身合规经营。
据悉,为进一步增强企业合规经营理念和强化风险预判能力,从源头上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产生,有效提升企业的诚信守法经营意识,全力保障消费者正当权益,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建立、完善行政执法事前、事中、事后“三告知”制度,通过发放法律宣传告知卡的形式,着重抓好事前告知工作,确保行政执法阳光透明运行。
按照“三告知”制度要求,在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过程中,监管执法人员要主动宣传食药安全、质量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市场监管领域涉及的法律法规,引导企业遵章守法。企业结合法律宣传告知内容,就可以知道应当遵守或执行的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对违法后将会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还提供法律政策咨询等服务,企业在遇到相关困难和问题时,通过法律宣传告知卡可以联系工作人员,及时获得政策解答,了解办事流程,有效避免因为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出现的非主观违法行为。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共计发放宣传告知卡800余张,进一步拓展告知渠道,提升告知覆盖面,企业诚信守法经营意识不断增强。